各学院(书院)团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领会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助力我校“双一流”创建和加快现代化河南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结合我校实际,积极开展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原则
1.确保安全。以保证学生健康安全为首要前提,活动开展前,要充分研究形势,做好安全预案,妥善做好有关安排,杜绝麻痹思想、侥幸心理。
2.就近就便。活动以“返家乡”形式为主。以学生个人实践为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广泛开展实践活动,有力有效赋能基层建设。
3.务求实效。要力求实效,反对“形式主义”“摆拍走秀”;要深入实际,力戒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观光旅游;要帮忙不添乱、增彩不增负,不给基层增加负担。
二、活动内容
本次实践活动紧密围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展开。活动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聚焦为党育人的核心职责,旨在引领广大青年学生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观察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心声,用心灵感应时代脉搏。通过实践,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
(一)主题社会实践
1.政务实践。组织学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企业实践。进一步细化实践岗位挖掘,通过大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组织学生参与家乡企业实际工作。鼓励涉农专业学生到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参加实践。
3.乡村振兴。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乡镇团委和村团组织的统筹下,参与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开展“我为乡村代言”实践活动,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
4. 公益服务。组织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以及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5. 社区服务。结合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相关工作安排,广泛开展社区实践。动员学生主动向村、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在乡镇团委和村、社区团组织的统筹下,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
6. 兼职锻炼。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组织安排符合条件的学生担任乡镇团委及村、社区团组织等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干部,参与相关工作,积极发挥作用。
7. 文化宣传。组织学生探究家乡特色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开展多种形式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8. 网络“云实践”。动员学生充分发挥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网络平台的作用,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乡村振兴等领域入手开展社会调查,形成乡村调查报告等实践成果。
(二)专项社会实践
1.“工大学子家乡行”专项社会实践。利用寒假开展回访高中母校、宣传工大、介绍工大及学院,帮助高中母校学生了解工大在人才 培养、办学特色、专业设置、就业情况、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提高对学院及专业的认知,指导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具体内容详见(附件1-3)。
2.“心系光山、情牵邓州”专项社会实践。发挥专业优势,持续做好实践帮扶工作,助力光山、邓州加快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3.“返家乡”沿黄社会实践活动。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 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突出环保宣传、文化寻访、产业调研、志愿扶贫等重点,深入家乡周边沿黄社区、乡村、企业事业单位等开展活动。
4、其他专项社会实践。除以上实践活动主题外,后续根据团中央、团省委下发的其他通知安排等开展其他社会实践活动。
各学院(书院)结合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主题社会实践、专项社会实践和其他专项社会实践,突出实践质量,务求实效。
三、有关要求
1.信息获取:请各学院(书院)组织全部参加社会实践的团队、学生关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和家乡所在地的省、地市、县区的团组织微信公众号,阅读“返家乡”系列相关推文。
2.报名申请:根据上级团组织要求,请各学院(书院)组织对全部参加社会实践的团队、学生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 -社会实践”栏目报备入口进行注册登录,积极报名选择“返家乡社会实践岗位对接系统”, 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充分发挥各班级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实现全覆盖。
3.参加实践:返乡后按照当地团组织和用人单位要求,及时了解岗位、认知岗位、适应岗位,加强学习,高质量完成岗位任务;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保守秘密,积极主动参与具体工作,彰显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责任担当。无故不到岗、不报道者,将记入校园诚信档案。
4.成果导向,突出育人实效。牢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坚持社会实践工作基地化、项目化、成果化导向。鼓励学生创作多种形式的原创实践成果,如Vlog、摄影集、文集、实物设计等。
5.严格管理,守住安全底线。各学院团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始终把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依法依规组织各项实践活动。要加强过程管理,选派教师指导,守好意识形态和安全稳定底线,所有实践团队和学生需签订安全责任书,具体内容详见(附件4)。要加强安全保障,为参加活动学生购买有关保险。要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地质条件,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与处置。
6.加强宣传,扩大影响覆盖。各学院团委要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深入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实践期间可关注校团委公众号进行积极投稿,学校将择优推送至国家级媒体进行报道。
校 团 委
2024年1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