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响应开展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助力乡村文化教育,7月26日-27日,河南工业大学明德书院“微光逐梦‘郑’在路上”实践团队以“爱心支教点亮乡村,知识传递孕育希望”为主题,远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县福利院开展支教活动。
东乡县地处偏远山区,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许多孩子面临着学习上的困难和挑战。在前期与福利院院长沟通过程中,我们得知乡村学生美育资源落后,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指标,美育应该让每一名学生都成为受益者。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加凸显支教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实践队成员不远千里来到东乡县,希望能够用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为这些孩子带去一份关爱和希望。
探索营养奥秘 助力健康成长
实践队成员范鸿彬带来一场充满趣味与知识的“小小营养家”课程,课堂伊始,志愿者向孩子们展示了丰富多样的食物图片,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在讲解过程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等各类营养素。孩子们了解到鸡蛋、牛奶富含蛋白质,能帮助身体成长;米饭、面条是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提供能量;水果、蔬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增强免疫力。在互动环节,孩子们踊跃发言,分享自己平时喜欢的食物,并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判断这些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这堂课,不仅让孩子们学到了实用的营养知识,更培养了他们健康饮食的意识。
走进情绪世界 拥抱多彩心灵
实践队成员陈旸带来一场充满温暖与启发的“情绪小怪兽”课程,课程以生动有趣的动画短片开始,引出了不同的情绪主题。在讲解环节,志愿者向孩子们介绍了喜怒哀乐、恐惧、惊讶等常见的情绪;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刻地感受情绪,志愿者组织了情景模拟活动,孩子们在其中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和场景,亲身体验各种情绪的产生和变化。课后孩子们纷纷表示,以后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
画笔描绘家乡情 支教传递艺术梦
实践队成员王潇然为孩子们准备了丰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激发孩子们用画笔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课堂上,志愿者通过几张照片引导孩子们回忆家乡的美景,孩子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家乡的深深情感,思绪在回忆中飞扬。随后,孩子们迫不及待地用色彩斑斓的画笔,展现出家乡独特的魅力以及自己对家乡的纯真情感。在绘画过程中,志愿者们耐心地给予指导和鼓励,帮助孩子们完善作品,发挥更多的想象力。当一幅幅画作完成时,孩子们的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一名同学向实践队成员展示画作,质朴地说道“在我印象中的甘肃是一个五颜六色的地方,那又高又黄的黄土高原——东乡,就是我的家乡,那里有很多美食,比如手抓、大盘鸡,我的家乡虽不有名,但很神奇!”
舞动快乐 绽放笑容
“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从多功能房内不时传出优美的音乐声,孩子们跟随音乐节奏,欢快地做起手势舞,脸上洋溢着笑容。实践队成员苏千羽先为孩子们展示了完整的舞蹈动作,轻快的节奏、优美的舞姿瞬间吸引孩子们的目光,接着她把舞蹈动作分解,耐心细致的向孩子们讲解每一个步骤和要领。随着音乐响起,大家一起舞动,教室里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绽放的花朵,灿烂而动人。
掌心绘情 难说再见
伴随着夕阳,支教活动已接近尾声,在教室里,一场别出心裁的“请与我击掌”活动温暖上演。与往常不同的是,这次的击掌并非是直接的肢体接触,而是在纸上画出手掌。孩子们和实践队成员围坐在一起,手中握着彩笔,专注地在纸上描绘着自己的手掌。画出来的每一只手掌,都承载着满满的心意。孩子们用五颜六色的画笔,在纸上写下祝福的话语、画出心中的梦想,记录下这段美好的瞬间。这一只只画在纸上的手掌,如同心灵的桥梁,连接着实践队成员与孩子们的情感,虽然支教活动即将结束,但这份用画笔绘就的情谊将永远留存。
此次支教活动得到福利院院长的高度评价和大力支持,他指出:“实践队成员的到来,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让孩子们能够更好的成长。”实践队负责人曹仟喜表示:“这次支教活动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我们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未来我们将继续关注教育事业,为更多的孩子带去梦想和希望。”
“支教”不仅仅是一种愿望和情怀,一份光荣和责任,更是播种的过程,种下一颗希望的种子,静候其发芽成长。虽然支教活动只有短暂的几天,但我们相信,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一定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同时我们也期待更多的爱心人士能够加入到支教事业中来,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带去更多关爱和希望。
(明德书院 撰稿 范鸿彬 摄影 王潇然 陈旸 苏千羽 审校 刘飞翔 审核 魏朝举)